南淝河

名称

南淝河

拼音

Nánféi Hé

类别

河流

所在省份

安徽省

所在城市

合肥市

所在区县

肥东县

名称含义

因河流发源于分水岭东南侧,又因肥(淝)名之取义,按《尔雅·释水》曰:“归异出同流肥。”据此“肥”字为一源出两水,水源丰沛之义,因而两河均名肥(淝)水,故而得名。

名称起源

以其背景和发源地位置而得名。

名称历史

先秦时期,在南淝河上游江淮分水岭处开凿人工运河,沟通长江流域的南淝河和淮河流域的东淝河(尚待考证)。三国时期,曹操发动军民进行重修,因而又有”曹操河”之名。南宋隆兴年间(1163~1164年),筑南淝河下游堤防及长河翟公堤,筑成三十六圩。明万历年间(1573~1619年),合肥知县胡震亨在东城外建石闸,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经庐州知府王成修复后改名王公闸。1953年2月至1954年6月,对合肥市东门桥以下31公里河道进行了疏浚。1956年秋至1959年秋,又先后三次按底宽20米、河底高程5.88米,分别对合肥市区、板桥至湖浅及施口进行局部疏浚。1978至1979年为引水抗旱,结合航道清淤,对水西门至湖浅10公里河道进行疏浚。1956年11月开始在合肥市西郊董铺郢南淝河干流兴建董铺水库。1958年9月,在肥东县临河集南淝河支流店埠河上动工兴建撮镇电灌站,1965年大旱,又进行改建、增加机组,灌溉面积发展到31万亩。1966年又遇大旱,增建刘营三站。1960年在合肥市北郊大房郢村南淝河支流四里河上开工兴建大房郢水库。80年代,为提高合肥市城市防洪标准,修建了防洪墙一期工程,同时增建了排水站。

本文来源:中国•国家地名信息库
标签:地名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