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
独流减河
拼音
Dúliú Jiǎnhé
类别
河流
所在省份
天津市
所在区县
静海区
名称含义
因上口在独流镇附近而得名。
名称起源
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命名。
名称历史
独流减河于1953年开挖,为东淀分流入海的泄流工程。从静海独流镇起至万家码头,与马厂减河平交后经大港的马棚口闸入海,全长43.5公里。1966至1970年对独流减河进行扩建,扩建后的河道由万家码头向东延长,河道由43.5公里增到67公里,设计流量提高到3200立方米/秒。同时扩建了进洪闸,入海口修建了工农兵防潮闸。它主要担负着大清河洪水和沥水入海的任务,以确保天津及津浦铁路的安全,汛后蓄水用于工业及农田灌溉。独流减河东西走向,基本沿着静海北部边界而行,所经地段为典型的低平原,地貌系由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所组成。地形较平缓,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,平均地面高4.0米。因其重要的防洪功能,河道曾多次整治。公元1725年(雍正三年)大水,漫卷运河而入海,从独流下抵西沽。1726年(乾隆四年),怡亲王水利议疏,提议在独流地方开河。1727年(乾隆五年),筑东堤中在岳家园子北建了滚水石坝减泄涨溢洪水,下入宽河,因处独流地方,名独流河。所以《静海县志》(民国版本)说:“独流河,下入宽河。”滚坝日久淤积堵塞,宽河改为沥水疏泄水道。1917年(民国六年)海河流域大洪水,海河两岸几乎全部被淹,为防治水害,次年成立顺直水利委员会,在其《治本计划》中,规划了独流开减河。初设想直接入渤海,后改为咸水沽以北入海河,但20余年未能实施。1939年海河流域又发生大洪水,南运河多处决口,天津市大部被淹,洪水过后,日伪统治者为保护其在华在津利益,命令伪建设局、天津工程局操办开挖减河。他们参照了《治本计划》中规划方案,开挖独流减河,自第六埠对岸格淀堤开口,经岳家开平交南运河,东行海河达渤海,于1942年动工,1944年春,因劳力、资金困难被迫下马,半途而废。建国以后,为了减轻天津以南洪水对其的压力,1951年秋,独流减河工程再次动工。1953年7月10日,包括70公里河道和8孔进洪闸的独流减河工程全线竣工,当年就分洪生效,不仅大大减轻了大清河下游的水患,也基本解除了海河流域汛期洪水对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威胁,实现了老百姓多年来的夙愿。1963年特大洪水过后,海河水系综合治理,又于1968年进行扩建。独流减河工程是当时华北地区第二大水利工程。名称沿用至今。
热门文章
西巴漏河
刘公河
巨野河
龙拱河
瀛汶河
南大沙河